主题: 埇桥区:“年代博物馆”讲述光阴的故事

  • 打小就多情
楼主回复
  • 阅读:1966
  • 回复:0
  • 发表于:2021/2/4 21:39:27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宿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强大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中国的民俗文化又可以称为传统文化,它的形成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在刀耕火种时代,与自然相抗衡都有一定关系。在这种前提下形成的民俗文化,具有一定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色。


板车、圆匾、粮票、磨盘、石磙、桑叉、耙子……这些物件有的已经泛黄,有的锈迹斑斑,还有很多“小玩意”当下年轻人已经叫不出名字。它们承载着时代的记忆,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的历史记忆。在埇桥区大泽乡镇高口村,有一位名叫李跃进的皖北汉子,家中收藏着两万多件“新奇古怪”的老物件,每一件藏品都包含着一段独特的埇桥记忆,它们不仅是对乡村生活和皖北民俗文化传统的回忆,更是让人忆苦思甜的“乡愁”。


“爸爸,这是什么?”“那是用来打粮的石盘,以前家家户户都用它打粮食……”正值寒假,卢大哥带着儿子来到李跃进的收藏馆上实景历史课。“家乡发展太快了,老房子拆迁,居民们都搬进了带有花园的新农村楼房,原先的生产工具、老旧家具也都渐渐没了用处,老李的收藏馆既能帮我们留住旧时光记忆,又能帮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我每次来这里,摸摸以前使用过的农具,再和老邻居拉拉家常,不禁感叹这些年我们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卢大哥感慨道,跃进的收藏馆就是让大家通过这些老物件来回忆那些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提醒大家要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留住这些家乡的老物件,就等于留住了大“家”的时光碎片。十多年来,李跃进几乎走遍了皖北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只要听说哪里有喜欢的老物件,即便刮风下雨,也会动身前往收购。“我的展馆全年免费开放,许多居民常常会带着小朋友来参观,忆苦思甜,寻找年代的记忆。”谈起自办家庭民俗馆的初衷李跃进介绍,年轻时对老物件很感兴趣,在搜集的过程中,还淘到了不少老物件,其中有一些物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见证了新时代家乡从初期的贫穷落后到今天繁荣富强所走过的艰辛路程,所以自己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为人们留住一份家国记忆。


在李跃进的展品中有一幅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七周年大型彩色文献纪录片《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宣传画。这张画极具时代的质感,画面上毛主席的目光炯炯有神,带全国各族群众战天斗地的情景跃然纸上。“看了这幅画,我很受启发,进一步端正了思想,坚定了为民服务的决心。”大泽乡镇宣传委员陈晓华告诉记者,党员干部就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用心用情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在李跃进林林总总的收藏品中,还有不少《毛主席语录》、各类计划经济时代的票据,都是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品,再现革命年代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沧桑变迁。“这些红色文物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是历史文化的体现。作为中国人,收藏、保护好红色文物我义不容辞。”在李跃进看来,红色收藏不仅是一种怀旧情结的释放,也是后人对革命先辈们的敬意,更是表达爱国主义的一种方式。谈及今后打算李跃进说,一个老物件就是一个故事,充满着岁月的积淀,传承着时代的印记,待条件成熟后,打算进一步扩大收藏规模,并将长期免费为市民开放,努力把民俗馆打造成大泽乡镇甚至是埇桥的亮丽名片。(张艺 韩伟)

来源:宿州埇桥发布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